首页 资讯 正文

平凉华亭:端午里的温情与乡愁

体育正文 91 0

平凉华亭:端午里的温情与乡愁

平凉华亭:端午里的温情与乡愁

端午节(duānwǔjié),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,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(jiérì)。 端午节的(de)习俗主要有赛龙舟、吃粽子、挂艾草、配戴香包等,而这些习俗代代相传,已(yǐ)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。 在华亭,大街(dàjiē)上随处可见摆地摊和推车叫卖(jiàomài)荷包的小贩,那各种色彩鲜艳(sècǎixiānyàn)、样式新颖、惟妙惟肖、玲珑精致的香包总是吸引着行人忍不住驻足,上前细细欣赏挑选…… 以十二生肖、飞禽走兽、花鸟鱼虫等为主题的荷包不仅展现了传统手工技艺(jìyì),更是蕴含着人们祛病驱邪(qūxié)、祈求安康的美好寓意。 中国传统文化中,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(yánsè)青、红、白、黑、黄被视为吉祥色。因而在端午节清晨,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(shǒuwàn)、脚腕、脖子上(shàng)拴五色线。 “五月五,过端午。点艾叶,挂柳枝,香草荷包五彩绳,炸油饼(yóubǐng),做米糕,油饼子卷糕赛过年......”歌谣像(xiàng)淙淙流淌的清亮山泉,响亮(xiǎngliàng)、动听、绚烂、多彩,被记忆之门悄然打开(dǎkāi),显露出温馨如昨,甜美似梦的一页。 吃粽(zòng)子也(yě)是端午节一大习俗。粽子,又叫“角黍”“筒粽”。其(qí)由来已久,花样繁多。每年五月初,大家都要浸糯米、洗粽叶、包粽子,用来(yònglái)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。北方大多用芦苇叶,南方多用竹叶和荷叶。 在(zài)包粽子环节,大家纷纷大显身手,她们熟练地拿起粽叶,折叶、填馅、包裹、捆扎,动作(dòngzuò)一气呵成。一片片清香的粽叶、一粒粒晶莹的糯米,在她们手中瞬间变成了一个个精巧(jīngqiǎo)饱满的粽子。 油饼与甑糕,也是我们华亭人在(zài)端午节常吃(chángchī)的两种美食。油饼抹甑糕搭配在一起更是既有嚼劲,又有浓郁的香气和口感,非常美味可口。 在这个传统佳节来临之际(zhījì),吃上一份油饼抹甑糕(gāo)的美食组合,除了能够满足口腹之欲,还能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文化(wénhuà)的精髓,更意味着祭祀先人和消灾避邪。 (刘羿彤/图 秦海燕/文(wén))
平凉华亭:端午里的温情与乡愁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