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国留学生感叹:这里的低碳经验值得带回国
外国留学生感叹:这里的低碳经验值得带回国
外国留学生感叹:这里的低碳经验值得带回国
“武汉东湖的生态保护和低(dī)碳实践让人大开眼界,回国后我要把这些好做法推广出去!”6月26日,在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题活动暨(jì)第二届(dìèrjiè)武汉大学全球传播与可持续发展暑期交流活动上,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(liúxuéshēng)阿卜杜科迪尔对东湖的治理经验赞不绝口。
留学生积极参与交流。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谢达 供图
这位年轻人特别关注家乡湖泊与东湖的互动可能:“我们首都塔什干也有(yǒu)个和东湖差不多(chàbùduō)大(dà)的湖泊,深受市民喜爱。真希望两地能建立生态保护合作,让更多人享受到绿色发展的好处。”
本届暑期学校以“长江文化可持续发展国际传播”为年度(niándù)主题,聚焦长江文化保护、生态可持续发展与国际传播实践,吸引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、美国、德国(déguó)、匈牙利、墨西哥、越南等6个国家(guójiā)的师生参与(cānyù)。
在活动(huódòng)现场,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果(chéngguǒ)引发留学生关注。“中碳登”气候投融资项目经理胡婉玲介绍,我国(wǒguó)碳市场已覆盖电力、钢铁等关键行业,已成为全球的最大碳市场。这让阿卜杜(ābodù)科迪尔深受启发:“这种市场化减排机制值得各国借鉴。”
留学生积极参与交流。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谢达 供图
“东湖治理不是大拆大建,而是通过文旅(wénlǚ)收益反哺生态,实现了良性循环(liángxìngxúnhuán)。”武汉大学新闻学院(xuéyuàn)学生林宸铉经常从凌波门(língbōmén)散步至风光村“一棵树”,对东湖的生态变迁感触颇深(pǒshēn),“现在的东湖既保留了楚文化景观,又建成了105公里环湖绿道,水质明显改善。我们常常介绍外地朋友去凌波门看日出,这里已成武汉的生态名片。”
华侨城小学把东湖“搬进”校园(xiàoyuán),建成生态(shēngtài)文明教育馆,开发《大美东湖》校本课程;学生(xuéshēng)们不仅认养绿植制作科普标牌,还化身“小湖长”巡湖护水;他们的环保剧(jù)《我的颜色》曾在央视播出。通过淘宝义卖、生态艺术节等实践活动(huódòng),孩子们把旧物循环、低碳生活理念带进社区。
在东湖新城社区,低碳实践已融入(róngrù)生活细节:光伏车棚搭配智能(zhìnéng)充电(chōngdiàn)桩,车棚发电、棚下充电;推广“省电呗”小程序,让1780户居民参与碳减排并获得碳收益。
为武汉(wǔhàn)点赞。通讯员谢达 供图
如今,全民参与(cānyù)生态(shēngtài)公益活动已成时尚。当天,市生态环境局东湖(dōnghú)生态旅游(shēngtàilǚyóu)风景区分局联手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(jījīnhuì),组建一支全新的“绿动东湖志愿者服务队”,向全社会招募户外救援、低碳运动、野鸟保护等专业化、多元化团队,推动东湖生态保护从“政府主导”向“全民参与”延伸,让绿色行动融入日常生活。
(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实习生(shíxíshēng)石雯露 通讯员汤峥 谢达)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